“万医进修”带来哪些启示
医务人员进修是一个老话题,但进入新时代后,如何优化进修模式、提升进修成效,是一个新问题。日前出台的《浙江省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,计划从今年开始,通过3年时间,组织全省1万名以上基层医务人员进修。这一行动方案现实针对性强、可操作性强,尤其是建立了一系列的机制制度,强化保障性、可持续性,颇值得借鉴。
基层医务人员进修,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、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具有深远意义。多年来,各地、各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进修实效,但基层医务人员进修仍有不少问题亟待破解。比如,各单位如何结合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进修专业和人员的统筹安排,如何克服工作量大、人手短缺的实际困难;基层机构与上级医院如何更精准地对接进修资源,如何通过规范的带教和考核来强化进修质量等。
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,可从《行动方案》中找到启示。
坚持需求导向,强化整体谋划。浙江省按照“缺什么补什么”“发展什么强化什么”的原则,指导县、乡、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有组织、有针对性地选派人员进修,并把该项工作纳入省政府公共服务“七优享”工程、“8﹢4”重大经济政策体系等,统筹资源要素保障。进修不再是医务人员想学什么就学什么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,而是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,以单位发展、学科建设为指引,强化顶层设计、统筹谋划,从而将以往散在、自发的个人进修方式转化成科学、规范、可持续的系统进修模式,实现单位发展、学科建设、个人提升的有机统一。
善于创新模式,化解工作与学习间的矛盾。浙江省结合县域医共体、城市医联体、山海协作提升工程等,通过“上修下沉”的方式,有效化解基层医务人员的工学矛盾。一方面,浙江省要求上级医院选派优秀医务人员下沉常驻,直接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;另一方面,浙江省根据县、乡、村的实际特点设计不同的进修期限,鼓励采取“累进式”进修、“巩固式”进修等灵活方式,让进修人员派出单位的正常诊疗不受影响。化解工作与学习间的矛盾,重要的是敢于创新、善于创新,通过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帮助进修人员在工作和进修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规范过程管理,强化数字赋能。规范的进修管理,既要解除进修人员的后顾之忧,也得强化对师生双方的奖惩机制。浙江省提出,既要保障进修期间医务人员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、工资待遇,进修结束后要支持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;又要对进修人员、带教老师、派出和接收单位进行考核,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。在此过程中,浙江省向信息化手段借力,要求建立全省统一的进修管理平台,按“一人一策一档”建立进修教学计划和电子档案。此举有利于加强全过程数字化监管,实现精准管理,事半功倍。
强基层和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。浙江省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,针对基层进修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全新制度设计和充分配套保障。新年伊始,关于进一步完善进修体系、加强管理,做细做实强基层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,期待其他地方也展现新思路、新作为,共同为居民在“家门口”就能获得更加优质、便捷的医疗服务,为分级诊疗体系构建,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。